对19家单位225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时限进行压缩,总办理时间由1925天压缩至1000天,压缩比48%;
持续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对14家单位119项证明事项全面实行告知承诺,推动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进一步提升;
……
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周口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近年来,周口市坚决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举全市之力集中开展优化提升行动,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持续优化,奋力建设全国全省最优营商环境城市。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形成优化工作新格局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之于花草树木,不可或缺。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等重大要求。
市委书记张建慧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精准直达企业,帮助企业攻难点、解痛点、疏堵点,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活力,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抓经营、抓发展。
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必成。周口市成立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打出一套对标一流追赶先进的“组合拳”。
——提升“软”环境 ,升级硬政策。研究出台《周口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包括“1”个总体方案、“21”个专项政策提升方案、“1”个任务清单),实施营商环境“1+21”优化提升行动,打出政策“组合拳”,释放政策“新活力”,最大限度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提升效率。
——紧盯突出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结合省、市两级人大“两条例”执法检查反馈的问题,制订了专项整改工作方案,并及时向省营商办及市人大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下发《关于常态化抓好营商环境问题整改的通知》,督促各成员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常态化抓好问题整改。结合2021年度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出台了《周口市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整改提升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措施、时限和责任人,确保整改实效。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聘请71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企业联系密切程度高、反映问题相对集中的部门进行专项监督,督促各项问题快速解决到位。建立违法案件调查处理制度,开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及时转交、督办、反馈案件,帮助企业解决诉求。
——政府服务企业打分,全力打造营商环境。印发《周口市市场主体评议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活动实施方案》,组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全市涉企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不见面审批、办事体验等进行评议。按照“一月一征集、一月一评议、一季一评比”要求,出台《营商环境评议活动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评议范围、评议主题、评议方式、评议流程、评议结果运用等内容。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
实施14项惠民助企措施,增加4项“全网通办”事项,创新推出容缺受理、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将楼盘准入方式调整为“首次准入审批制,后续准入备案制”,得到缴存群众和企业的广泛好评。对此,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副主任刘春丽表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助推周口市营商环境更快更好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改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又要在提高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营商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政策落实。周口市印发《市直单位行政审批内设机构职能重塑流程再造工作实施方案》,对市直31个单位进行内设机构职能重塑调整,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监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做到“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找人”,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
夯实“不见面审批”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硬实力”。制订《周口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不见面审批底数梳理工作。全市应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2126项,除去法定和上级政策要求的必须现场勘验、信息涉密、本人到场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外,已实现不见面审批事项共2090项,占比98.3%。打造“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印发《周口市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以“一件事”集成服务为主线,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材料“四电”应用尽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当前覆盖证照类型114类,已制成电子证照158万个,当前已有43类证照关联到了385个行政审批事项,在办理环节可以自动调用电子证照。全市涉及政务服务审批669家单位(市县两级)完成电子印章的制作,制章数量1220个。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实现企业开办“一网、一窗、一次申报、零成本1日内办结”和“全市通办”;持续分类修改、再造周口市15类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全部压减至47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事项同步申请、并联审批。
以“暖企惠企”为目标,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走进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扑面而来的现代化气息传递着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脉动。“我们自主研发了800多个生产管理软件,从企业每天的运转中采集60万至70万条数据,实现了全生产过程的数据化及其应用。”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丽霞表示,周口市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坚定了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决心。
一个个跳动的数据,一个个跃升的指标,是周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良好成效最生动的说明,也在一点一滴中涌动着周口高质量发展的热潮,不断为现代化周口建设注入强劲的“源头活水”。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格局。市级组建了12个专题服务工作组,全部深入包联县(市、区)开展工作,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反映集中的资金、用工、土地、用气、供热等难题。去年以来,全市共收集企业问题647条,已解决645条,问题解决率99.6%,推动更多企业提质提速发展。
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聚焦民营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深入推进金融支持市场主体特别帮扶行动,推动企业贷款可得性持续提升。加大网络招聘等线上招聘服务力度,去年以来,通过中原人力资源网、微信公众号共为1311家企业发布用工信息,提供就业岗位38667个,通过“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网络招聘会为来自市中心城区及县市200多家企业提供了1800个工作岗位;举办多场次就业招聘会,来自省内外的210多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打造“一站式”企业服务总入口平台,实现许可事项“一键审批”、政策兑付“一键即享”、企业诉求“一键直达”、企业融资“一键即达”、政企交流“一窗对话”、企业培育“一站服务”,并逐步将平台功能延伸至线下,构建涉企服务事项线上只登“一张网”、线下只进“一扇门”的服务模式。
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2021年度法治河南(法治政府)建设考核中,周口市获得优秀等次,位列省辖市第7名。另外,周口市举办全市基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培训班,各县(市、区)47名行政执法骨干参加本次培训班。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工作培训会,市直各执法单位法制机构负责人及各县(市、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机构工作人员共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强化企业权益保护。印发《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进一步落实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严格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严格把握企业人员涉嫌犯罪案件入罪门槛。
全面推行“有诉即办”。整合咨询投诉资源,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有诉即办”或“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对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实行“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必办、有诉即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工作,实现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个号码”对外、“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主题知识竞赛活动,全市65265人次参与答题,掀起市场主体学法新热潮。以本市50个公益法律服务团为载体,为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截至目前,全市律师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123人次、法治宣讲61次,为59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提升办理破产和执行效率。相继出台《关于推进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推进破产企业退出市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办理破产案件的长效机制。缩短买卖合同首执案件用时,提高网拍成交率。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淮阳区在京务工创业人员党支部书记葛杰表示,周口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大家发展的底气更硬、信心更满、干劲更足了,他将带领党支部人员持续投身周口的发展和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水平实现现代化周口贡献应有力量。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优化营商环境是“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面对未来,周口市将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全力打造“审批更少、流程更优、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好”的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郭栩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