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长安动态 > 行业资讯
打好国资布局“三张牌”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路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添加时间:2024-09-09

2024年1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介绍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提出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要求,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推动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中智咨询认为,本次发布会着眼“大国资”,提出要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局出发,打好国资布局“重组整合”“创新驱动”“三化发展”三张牌,将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具备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创新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路径”,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作用。

一、聚焦国有经济核心功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

本次发布会提出,“围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中智咨询认为,本次发布会上着重强调“重组整合”,表明其已是作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规划设计,结合功能定位,以专业化整合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注重统筹谋划。本次发布会提出“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围绕“三个集中”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统筹谋划好重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明确战略目标和定位,务实选择重点发展领域;在整合路径上,聚焦横向合并增强规模实力,聚焦纵向联合推动上下游协同发展,聚焦创新攻坚打造关键引擎,聚焦内部协同夯实发展根基,“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传统产业强基转型。本次发布会提出“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新央企组建的着力点”,“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2024年开年以来,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动作频频,在更新披露重大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8家的企业项目有国有企业背景,包括中国稀土集团通过成为上市公司广晟有色实际控制人实现对稀土行业的进一步整合,五矿集团旗下的中钨高新拟购买五矿钨业实现对钨产业链的整合升级,均是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下一步,国有企业应统筹抓好国有资本优化配置,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提升技术、专利、标准、品牌等竞争力,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传统产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

三是加快投资布局,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本次发布会再次提出要“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未来国有企业应主动应对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在信息通信、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发挥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和占比;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识别,通过构建完善新赛道主动发现和前瞻遴选机制、绘制面向未来的产业链图谱,加快国资精准布局。

二、聚焦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促进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实现新发展

本次发布会提出,“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中智咨询认为,科技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动力。本次发布会着重强调国有资本“引领作用”,表明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从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抓好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释放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以“链”上升级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以“融”上发力实现未来产业培育,充分发挥好科技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以“链”上升级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关键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层面已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工作方案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15个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本次发布会强调,“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既有产业基础优势,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吸引科技人才,以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增链、固链,加快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探索形成良好产业链知识技术流动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竞争力。

二是以“融”上发力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本次发布会提出,“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加大新产业新赛道布局力度”。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天津、湖南等地制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文件,强化对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推动企业加快布局“新赛道”,江苏等地通过组建产业基金集群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未来,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建设领军企业牵头的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通过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汇聚新型研究机构、共性技术平台等不同领域创新创造力量,加强基础研究;鼓励具备条件的国企特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设立专业化平台,通过投早投小的策略,为底层创新和培育孵化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孵化器”作用。

三、聚焦国企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本次发布会提出,“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中智咨询认为,本次发布会强调“融合集群”“生态圈”,是从优化重大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角度进行谋篇布局,表明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国企应准确把握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内在要求,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跨区域、跨层级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一是准确把握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的内在要求。从政策要求看,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分别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这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奠基了总基调。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又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向新的战略高度。近年来,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国重大生产力布局发生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部分关键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分布过于集中等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趋同化现象。未来,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应加强协调沟通,建立中央、地方、企业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决策机制,推动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路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整体发展和相互协作中努力实现差异竞争、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持续跟踪和动态预测分析,适时动态调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

二是深化跨领域、跨层级合作,打造产业链生态圈。2023年9月国资委会同工信部正式启动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旨在探索建立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2023年9月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南方电网、中国宝武、中车集团、国机集团、中国联通、中国化学工程、中国移动、中国中车、中国中化、中国海油、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中央企业举办了共链行动相关专题活动。本次发布会提出,“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表明未来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国企应坚持以市场化原则,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和重大项目,通过政策、资本、市场、技术、服务等方式做实对接服务机制,找准央地合作契合点,深化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产业链协同合作,定期跟踪并动态调整合作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与链上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联动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动企业研发服务和生产制造合理布局,发挥国有企业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积极作用。

(中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冯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657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邮箱:
admin@youweb.com
手机:
13800000000
传真:
+86-123-4567

平台注册入口